琴子的宝宝已经三岁多了,但说话还是说不利索,每次要什么东西总是表达不清楚,虽然通过宝宝的肢体语言琴子能基本知道他的意图,可每次带宝宝出去玩,宝宝与别人交流时,总是由于说不清楚而让人搞不懂他想做什么,这让琴子也非常的着急,因为很多三四岁的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交流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家里就琴子着急,爷爷奶奶不仅不急,反到用“贵人语迟”来形容宝宝,说这是聪明的象征,让琴子很是无语。
怕宝宝身体出现问题,影响到以后说话,医院检查了一番,无奈结果出来,一切都是正常的,这让琴子更是疑惑了,后来医生的话解答了琴子的困惑,原来琴子性子急,每次都没等宝宝说完话,就打断了宝宝,平时与宝宝说话交流的也不多,导致宝宝自我表达的机会少,所以说话不利索,语言发育较慢,这样的结果让琴子很是自责。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因素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导致说话晚的情况,妈妈们要特别的留意。
宝宝说话晚可不是“贵人语迟”宝宝说话晚并不是“贵人语迟”,常见的“五点”可能是罪魁祸首
生活中大部分的妈妈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宝宝说话较早,整天都是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有些宝宝却说话较晚,句子不连贯或表达不清楚,让爸爸妈妈们很是着急,其实这并不是长辈们常说的“贵人语迟”,若宝宝身体正常,则很可能是常见的这些原因导致,爸爸妈妈需改改。
环境闭塞,与宝宝交流少
宝宝生活的环境闭塞,圈子小,接触的人少,基本长期接触的就是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觉得宝宝小,说话也听不懂,则会把宝宝放在一边,让他自己玩,爸爸妈妈就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做家务等,或偶尔交流也只是用很短的句子或词,如“哦、啊、恩”或“吃牛牛、拉臭臭、好不好”等等。
这样与宝宝没有多少交流,会大大的降低宝宝的沟通和语言启蒙能力,导致宝宝说话晚的情况。
建议:小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会用各样的方式与爸爸妈妈交流,爸爸妈妈要抓住宝宝的语言发育的特点,及时给予宝宝回应,帮助语言的开发。此外,要多带宝宝接触人群,扩大宝宝生活的圈子,促使宝宝语言能力的开发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环境闭塞,与宝宝交流少随意打断宝宝的表达,急切满足宝宝的需求
很多爸爸妈妈是急性子,当宝宝表达的慢或说不太顺畅时,会随意的打断宝宝,甚至会责怪他们,这会大大的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后面不敢表达,影响语言的发育。
此外,一些爸爸妈妈在宝宝仅仅“恩”一下或手指一下,就急切的满足宝宝的需求,把宝宝要的玩具和吃的拿给他,这样没有引导或激发的行为,会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宝宝们也会懒于说话,因为爸爸妈妈们都懂他的意思。
建议:爸爸妈妈要改变这种确认过眼神,就能了解宝宝需求的行为,一定要对宝宝加以引导,让宝宝真正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再满足他,才能很好的刺激宝宝说话。
随意打断宝宝的表达,急切满足宝宝的需常常用“婴语”与宝宝沟通
家里有了小宝宝之后,所有人说话就变了,开始使用各种“婴语”跟小宝宝交流,如吃饭饭、睡觉觉、穿谢谢、穿袜袜、肉肉等等,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和宝宝沟通。
这样错误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误导宝宝,以至于宝宝三四岁了还吐词不清,说话不顺畅,不太会表达,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发育。
建议: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一定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正常沟通,把宝宝当成小大人,给予宝宝好的引导,才能利于宝宝语言的发育。
和宝宝说话语速过快
一些爸爸妈妈平时说话语速过快,跟宝宝交流时,并没有照顾到宝宝的理解能力,若还是一样的语速,则宝宝不容易跟上节奏,没法很好的交流,长期如此,则会让宝宝不爱说话。
建议: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时,如亲子绘本阅读、玩游戏等的沟通时,一定要放慢语速,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思考,宝宝才能很好的跟上爸爸妈妈,给予良好的回应,利于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常常用“婴语”与宝宝沟通给宝宝吃太精细的食物
家里有小宝宝,家里都会重点对待,特别是添加辅食后,妈妈担心宝宝没有牙齿,影响消化,会给宝宝提供非常精细的食物,若是一直让宝宝吃软细的食物,则会不利于宝宝口腔肌肉的发育,从而导致说话时口齿不清,说话晚的情况。
建议:妈妈给宝宝准备的辅食,一定要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适当又软到硬,又小颗粒到大颗粒,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口腔肌肉的发育,才能利于宝宝说话能力的发育。
注意:大人常常说的“贵人语迟”,“男孩比女孩说话晚”,“跟着电视能让宝宝更早说话”,“孩子说话不用教,到时候自然就会了”,常常会误导很多的爸爸妈妈,其实这些说话真的不靠谱,爸爸妈妈一定要用科学的方式养育宝宝,才能很好的帮助宝宝语言的开发,更早的学会说话。
给宝宝吃太精细的食物宝宝语言发育基本规律,妈妈可不能忽视
0到3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阶段的宝宝语言发育会有着这些规律,妈妈可不能忽视,只有把握语言发育时机,才能帮助宝宝开发语言能力,尽早说话。
0到3个月宝宝:出生半个月的宝宝,开始会发出哼哼的声音,能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求,到两三个月大时,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能用“啊、哦”跟大人进行交流回应,会较长时间的注视说话的人。
4到7个月的宝宝:这阶段的宝宝交流能力开始增强,有些宝宝会有认生的行为,时不时的会发出“a、o、e”的声音,开心时会发出欢快的声音,或是开心的大叫,接近七个月时还能发出“ma,da”的多元化声音。
8到12个月的宝宝:大部分八个月的宝宝能清晰的发出“baba,mama”的音,且能慢慢听懂大人的话,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十个月时会开始模仿大人说话,慢慢会用“拍手、摇头、拜拜”等肢体语言,等到一岁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强,可以=喊出简单的单词,如“爸爸、妈妈”等。
宝宝语言发育基本规律,妈妈可不能忽视12到18个月的宝宝:这阶段的宝宝认知能力变强,能逐渐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香蕉、苹果、奶瓶、饭碗、鞋子等等,会说出一些叠词或单字,如抱抱、要、吃、好等等,同时还会说出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语言,说的有模有样。
18到24个月的宝宝:此阶段的宝宝能说简单的词组,会30到50个单词,说话能力较强的宝宝,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四五个字连成的短句,宝宝开始喜欢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能简单的回答大人的问题。
24到36个月的宝宝:两三岁的宝宝是口头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会用“你、我、你们、我们”等代词,到三岁的宝宝词汇量已达一千左右,大部分是名词、形容词、动词,这时宝宝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语言表达清楚,大家能听得懂,喜欢与大人交流沟通。
注意:每个宝宝说话的早晚都会不一样,爸爸妈妈不要随意的拿自己家宝宝作比较,但若是宝宝超过三岁还不愿意说话,甚至到了四五岁还没有学会说话,则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查看。
12到18个月的宝宝温馨提示:影响宝宝说话的因素有很多,若是排除身体问题,有先天的语言能力障碍,爸爸妈妈则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没有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育,同时也不要太过于敏感,不同的宝宝语言发育有早有晚,无需过于紧张。
相关阅读推荐一:宝宝出生时头发浓密,咋剃过几次就变稀少了?可不是缺钙在作怪
相关阅读推荐二:多大可以让宝宝吃“大人饭”,妈妈要注意拿捏,真的不宜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