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子 > 急性子价格 > 正文 > 正文

毕业后才发现,普通而自信成了优点,做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 12:38:13

我们的教育思维中,似乎习惯了以低调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不喜欢学生们张扬,而是教他们不能做抢眼的角色。不喜欢学生太自信,哪怕真的有进步,马上就被告诫“骄傲使人退步”。

可是跟很多认知一样,一个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会发现不少家长和老师告诉我们的原则,走上社会后刚好相反。

毕业后才发现,“普通而自信”成了优点

普信男、普信女,经常被大家讽刺为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明明没什么本事,却经常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对待别人也是“高姿态”。

比如其他人眼中读个“双非本科”只是一般成绩;这类人只是读完专科就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估计家里果真是没有什么优秀人才做对比吧。

还有自己月薪3千,相亲时却提出很多要求。从不想想,人家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条件,会跟你见面?“普通而莫名自信”的状态,不单存在于这类场合,也贯穿于生活中很多层面。

包括学习、交友、工作等等。有位网友却发出这样的感慨:毕业后才发现,原来“普通而自信”,有时候也是一种优点。

这种人也许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好感,但至少不像那些自卑的人那么小心翼翼地生存。发生不愉快,他们也往往喜欢挑别人毛病。招人烦、却不内耗,很少有心理疾病。

回想一下,倘若李玟可以像这类经常高估自己的人学习,想必也不至于明明那么优秀,却还卑微。而这种理直气壮的骄傲,在职场中同样发挥效果。

网友讲了自己一位大学同学的表现。对方会一种乐器,但跟那种专业的人相比,水平非常普通。按照我们传统的培养理念,应该是低调些。

但同学却能很自然地装作“专业的样子”,还经常对别人讲自己参加比赛。实际上她确实因此获得了更多被推荐的机会。

还有一名校友,连普通话都讲不好、英语更是南腔北调。可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便自己开班当英语辅导老师。结果真的有学生报名,双减之前一直做了下去。

做人太谦虚总是爱吃亏,为何很多规律跟上学时相反

相信很多毕业生跟这位同学有类似的感受。以前我们总被教导,随时随地要谦虚,要知道天外有天。可惜,后来才发现,那些莫名自大的人,反而可能得到更多。

有时也会羡慕这类人,明明现实中比他们优秀者很多;但人家就是可以忽视比自己强的人,只跟差的比,因而总是很自信。

而做人太谦虚,或许别人都会口头称赞。实际上不少事情反倒吃亏,不被重视。特别是遇到“蹬鼻子上脸”的烂人,你越低调他们越觉得自己了不起。

走出校园才意识到,很多现实里的规律,跟上学时正好相反。许多家长和老师,把学生教育成温顺而谦卑的样子。可吃亏后又怪他们“性格怎么那么自卑”。

“普通而自信”,和“再优秀都自卑”,这两种学生大概生长在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吧。这可能就是家长的态度,在子女身上的映射。

盲目宠溺和一味压抑,注定培养出不同的后代

过于自信和过于谦虚,都是自我认知不足的表现。前者夸大自己的实力,弄不好容易出丑或者怀才不遇。或者则无视自己的优点,很容易被人“当枪使唤”。

从不同性格,就能大致猜出两种人生长在什么家庭氛围。有些家长太高估自己娃的优点,到了一种盲目的地步,容不得别人半点实话。

哪怕考试倒数,哪怕游手好闲,也是自己眼里最完美的“大宝贝”。另一种家长相反,生怕学生养成自信的性格,看到子女快乐点就非常难受。

哪怕考试进步,也从来不可能得到家长的称赞。久而久之,自然形成压抑的性格。这两种家庭都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家长们不能客观理智地看待后代。

假如你也有类似的感受,希望可以早点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纠结于成长环境,因为没有能力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学习、多观察,跟良师益友交流,慢慢克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jg/12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