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循序渐进,打动人心
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说服是最大的难题。不管是想要说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还是想要说服他人采纳我们的建议,都需要我们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对方心服口服。勉强要求对方凡事都听从我们的,也许暂时能够起到作用,但是,日久天长,必然会导致勉强压制失去效果。真正的说服,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说服的过程就是让对方的内心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只有让对方心悦诚服,说服才能水到渠成。
在这个世界上,人心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因而要想说服他人切勿试图一蹴而就,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推动说服的进程。这样一来,也可以在他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说服他人,使得他人对于我们所说的话表示认可和尊重。当然,过程再迂回曲折,也不要迷失了本心,更不要忘记最初的目的。只有始终牢记目标,向前推进,奔向最终的目的地,我们才能如愿以偿地说服他人,也让说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元前年,赵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由赵太后开始掌权执政,治理国家。这个时候,虎视眈眈的秦国看到赵国政权不稳定,便趁机发起进攻,想要一举灭掉赵国。赵国国力衰弱,不敌强秦,为此当即派出使者去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让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愿意发兵援救赵国,化解赵国的危难。赵太后最宠爱长安君,为此,一听到齐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即就表示拒绝。为了赵国的安危,大臣们都纷纷劝说赵太后,但是赵太后不为所动,坚持不愿意让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
眼看着赵国危在旦夕,左师触龙决定进宫,当面劝谏赵太后。赵太后当然知道触龙的意图,为此对于触龙的到来很生气。触龙见到赵太后,先是跪拜请安,询问赵太后的身体情况,并且非常用心地建议赵太后注意养生。看到触龙真的关心自己,赵太后的怒气才稍微减弱一些。这个时候,触龙委婉地对赵太后说:“我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才,但最得我的喜爱,我希望他将来可以成为一名黑衣卫士,保卫王宫的安全,也成为您最得力的贴身侍卫。”听到触龙这么说,赵太后终于放下警惕心理,和触龙闲话家常。
赵太后问触龙:“你作为男人,也特别偏爱小儿子吗?”触龙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我们男人对于小儿子的疼爱比女人更甚。”赵太后忍不住笑起来:“还是女人更甚。”触龙说:“我觉得,相比起疼爱长安君,您更疼爱燕后。”赵太后说:“当然不是,我疼爱长安君更甚。”触龙说:“燕后出嫁,您在祭祀的时候祈祷她不要回来,是为了她的长远考虑啊!您其实很思念她,也很想看到她。”赵太后说:“的确,我很想她。”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女,则为子女计深远。您与其给长安君优渥的生存条件,不如趁着现在让长安君建功立业,这样,长安君未来才会更好。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觉得您更爱燕后,而爱长安君次之。”
赵太后何其聪明,当即就明白了触龙的意思,她只好无奈地对触龙说:“好吧,任凭你安排吧!”
很多大臣劝说赵太后都被拒绝,唯独触龙,真正触动了赵太后的心,使赵太后更加深切地意识到“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真谛。这使得赵太后认识到,长安君未来如果想在赵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趁此机会为国家作出贡献。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赵太后自然心甘情愿让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从而换取齐国发兵,和赵国一起联合对抗秦国。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懂得迂回曲折的道理,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总是想要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根本不想知道别人心中真正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强制要求往往给人糟糕的感觉,也会使人想要抵触和对抗。一样的意思,如果能够换一种表达方式,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语言的魅力,收到最佳的效果。
回话要因人制宜
说话要因人制宜,回话也要因人制宜,这样才能保证回话的效果最佳。在沟通过程中,很多人不管面对怎样的沟通对象,都会说些千篇一律的话,丝毫没有变化。这样一来,虽然自己说话很省心,但是在沟通效果方面会大打折扣。我们常常需要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对此,一定要摸清对方的脾气秉性,这样才能让回话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而言,对待急性子的人,回话应该更快一些,这样才能避免让对方等待,才不至令其感到着急和不安;反之,对待慢性子的人,回话则应该慢一些,可以多思考一会儿,而不要在对方话音刚落的时候就急于给出回答,否则,一则使得自己没有时间思考,导致回话不够恰当,二则导致对方感受到压力,也觉得自己跟不上你的节奏,为此对于交谈产生抵触心理。当然,急性子和慢性子只是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性格。所谓千人千性,意思是说,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性格。所以,在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时,我们要根据沟通对象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回话的策略,使得回话达到最好的效果。
早在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采取不同的回话策略。例如,冉求做事情不够坚决果断,为此,当冉求问“老师,听到就要去做吗”时,孔子回答可以,这是为了鼓励冉求更加坚定勇敢。而学生仲由很是争强好胜,胆子非常大,为人也特别勇猛,为此,当仲由问孔子“老师,听到了就要去做吗”时,孔子告诫仲由不能,要三思而行,这是为了劝仲由不要总是冲动,而要在做各种事情之前把问题思考得全面透彻,这样才能综合权衡利弊,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断。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能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给予不同的回话,也争取做到给予每个学生最好的引导和帮助。
销售员雅菲最近正在接触和跟进的客户王老板是个大老粗,虽然事业做得很大,但是没有什么文化,为此身上带着一些江湖气。这让原本文质彬彬的雅菲很不适应。有一次,雅菲给王老板打“王老板,您对房子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最近,看这套房子的客户还挺多的,有一个客户特别有意向,下个周末就要带着家里人过来复看。我觉得,您看房子很多了,看到一套合适的房子不容易,因而一定要抓住机会……”雅菲的话还没说完,王老板就直截了当地说:“你想让我干吗,说!”对于王老板的质问,雅菲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嗫嚅着说:“我……我……”王老板更着急了:“你是想让我买这套房子?”雅菲感觉到王老板的语气很生硬,还以为王老板生气了呢,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索性直接回答王老板:“是的,您要是再不抓紧购买,这套好房子就被别人买去了!”王老板说:“我这几天正在外面出差,让我的秘书给你交钱,行吗?”雅菲听到王老板的话有些呆住了,良久才说:“可以的,可以的!”电话那头,王老板说了句“秘书下午3点到”,不等雅菲回话,就挂断了电话。
显而易见,王老板和雅菲之前遇到的客户完全不同。王老板很有钱,又没有文化,为此做事情很干脆利索,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直脾气。为此,雅菲在促使王老板购买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对于王老板而言未免有些太过弯弯绕绕,所以让王老板感到很不耐烦。后来,听到王老板有些厌烦的话,雅菲索性横下心,死马当作活马医,也把话说得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结果反而得到了王老板爽快的对待,这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幸好雅菲灵机一动,及时采取适宜的方法对待王老板,最终让销售获得成功。
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敏感,很自卑,给这样的人回话时,一定要多多支持和鼓励他们,让他们鼓起信心和勇气努力去尝试,放开手脚去做;有的人天生大大咧咧的,神经很大条,在给他们回话的时候,最好开门见山,而避免弯弯绕绕,这样才能以坦诚相见,让沟通的效果立竿见影;有的人非常绅士,因此要用有礼貌的话来回答他们;有的人看起来就像是土匪,对此,你就要用带着匪气的话回应他们,这样才会与他们性情相投,说起话来也更加投合脾性,使得沟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时候,有的人性格内向,不愿意说出太多的话,对此,我们要循循善诱,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起对方谈话的兴致,让对方更加愿意和我们倾心交谈。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回话策略,切勿把同样的回话策略照搬套用到每个人身上,否则就会导致沟通事倍功半。当然,对于那些不怀好意、故意刁难的沟通者,我们也不要总是退让,需要强硬的时候就要保持强硬的态度,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原则,让自己在沟通中有更好的表现。
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回话
成语“对牛弹琴”的意思是,对着牛演奏高雅的乐曲,牛根本听不懂,依然在那里专心地反刍吃草,而对于音乐无感。实际上,不仅人和牛之间有着这么大的鸿沟无法逾越,人与人之间,因为教育经历、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知识水平等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思想距离,导致彼此之间对于对方的话根本听不懂。这样的交流看似在进行对话,实际上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也没有共鸣,最终只会导致沟通阻塞,没有任何更进一步了解的可能,反而会产生误解,使得事与愿违。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而调整自己表达的方式和力度,争取把话说得让对方能够听懂,也能够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则就像是打枪的时候没有瞄准靶心一样,一定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多数人回话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以及要表达的意思,忽略了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许有些朋友会说,我们与他人相处是有圈子的。没错,你与同事、朋友、同学相处,的确会因为各个方面的相近而形成圈子,但是,如果你与卖菜的人、推销的人、路边的陌生人相处,还能要求对方必须理解你的语言,适应你的表达方式吗?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相处,我们一定要学会和不同知识水平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给每个人以正确的回话,并促使沟通顺畅进行下去。
作为一家餐馆里的服务员,于娜的客户缘很好。很多老客户来到餐馆里,都指明要求于娜为他们服务。这是为什么呢?
于娜很擅长察言观色,而且很会沟通。例如,店里来了知识分子顾客,于娜会非常有礼貌地问对方:“您好,老师,请问您需要点儿什么?我们这里有各地风味的菜品,您可以看这菜单,我给您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于娜还会根据不同的时令和节气给客人推荐菜品:“老师,现在是秋天,大闸蟹正肥美,来壶黄酒和大闸蟹一起吧!”如果进来的是农民工兄弟,于娜就会说:“师傅,今天想吃什么?要红烧狮子头,还是要红烧肉?”如果进来的是年纪大的客户,于娜就会问:“大伯,您想吃什么?我们这里的清蒸狮子头里有马蹄莲,非常清脆鲜甜,您可以尝尝!还有疙瘩汤,也是很受欢迎的。”
就这样,于娜不管见到怎样的客户,都会说出相应的回话,为此客户们都很喜欢于娜,也都愿意找于娜服务。因为看到于娜在待人接物上的眼力见儿,也见识到于娜的语言素养和待人处事能力,没过多久,老板就提升于娜为大堂经理,让于娜负责协调整个饭馆的大堂工作。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对于于娜而言,就是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通常情况下,知识分子文绉绉的,格调高雅,为此,和知识分子说话要字斟句酌,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农民工兄弟而言,则不喜欢酸溜溜地咬文嚼字,为此,在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就要把话说得敞亮一些,通俗易懂,如此,沟通才会顺畅。此外,对于年迈的老人或者年幼的孩子,更是要用符合对方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话来进行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任何时候,回话只有说得恰到好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总是说得颠三倒四,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也不符合对方的知识水平,则沟通就会事倍功半。善于沟通的人不仅口若悬河,而且能够把话说到他人的心里去,让他人感到很容易理解,也很方便沟通,从而真正发挥语言的作用。
第2章懂规则不说错:漂亮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回话是要讲究原则的,既不能巧舌如簧只捡好听的话说,也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导致说起话来总是惹人生厌。只有坚持原则,懂得规矩,才能把回话说得更加漂亮,并借此机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通常情况下,回话要讲究真实原则、具体原则、直接原则、适度原则、谦虚原则、委婉拒绝原则等。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和作用下,回话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最好的作用。
回话要真实,交往才能真诚
众所周知,真诚是交往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真诚地与他人相处,这样才能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互相猜忌,避免彼此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和损害。基于真诚的原则,回话一定要坚持真实的原则,而不要出于任何原因出现撒谎、虚构和捏造事实的情况。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一旦习惯了虚伪矫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很多的误解和障碍,也会导致人际关系发展不顺利。
沟通的目的就是进行信息的交流,如果传递出来的是虚假的信息,那么交流还有什么作用呢?为此,保证信息的真实,是从源头上保证沟通顺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像照镜子,如果人的面部很脏,那么镜子里的人就也是肮的。要想改变脏兮兮的样子,就要先清洁自己的面部,保持干净卫生。回话真实是沟通真实的有效保证。
也许有些朋友会说,他们之所以不能做到真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者原因的。例如,畏惧上司的权威,不敢直截了当地指出上司的错误;忌惮对方掌握着更大的权力,所以总是阿谀逢迎。其实,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牺牲真实回话的借口和理由,除非你想让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完全虚伪,变得毫无意义。
最近,身为南方人的刘大妈去东北的亲家母家里做客,顺便看看女儿远嫁东北之后生活得怎么样。到了东北,亲家母非常热情地招待刘大妈,每顿饭都做得很丰盛,饭后还会准备很多东北当地的零食、水果等给刘大妈享用。
刘大妈最爱吃柿子,在寒冷的冬天,东北恰巧有冻柿子。亲家母听到儿媳妇说刘大妈喜欢吃柿子,便准备了很多柿子,有新鲜的柿子,有柿子饼,还有冻柿子。一天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刘大妈心想:这么燥热,要是有个冻柿子吃,那可太美味了。正在此时,亲家母端来一大盘冻柿子,招呼刘大妈:“亲家,快来吃柿子,这可是很新鲜的冻柿子,坐在火炕上吃柿子,一点儿都不冷,就像大夏天吃冰棒一样舒爽!”刘大妈心里很高兴,因为她正想吃柿子呢,而她嘴巴上却说着:“哎呀,不吃不吃,你快歇会儿吧,亲家,你都忙活一天了。”亲家母听到刘大妈说不吃冻柿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个冻柿子之后,就端着剩下的柿子送到院子里的天然冰柜中了。大家都吃着柿子,唯独刘大妈干坐着,还忍不住悄悄地咽口水,简直太尴尬了!
和南方人喜欢客套相比,东北人的性格非常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然,他们对于别人说的话也会全部当真,而不会觉得其中有客套的成分。在弄清楚东北人的脾气秉性之后,相信刘大妈下次会很自然地接受亲家母的招待,而不会再瞎客气了。
人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逃避真相,选择以虚构或者撒谎的方式呈现出非真相的一套说辞。其实,这样的客套和虚伪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面对自己的缺点还是优点,都要当机立断,坦诚真相,而不要总是犹豫不决,说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话。不管是否真的为了对方好,若我们失去真诚,也失去真实,我们与他人就永远不可能建立坦率的、毫无嫌隙的关系。不得不说,这是得不偿失的。为此在给人回话的时候,我们要分清楚轻重主次,也要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样才能把回话说得恰到好处,让语言为我们与他人的相处助力和增添光彩。
回话要直截了当,不要说毫无意义的套话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回话要直截了当,这才是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要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含糊其词,导致别人对于原本应该十分明确的问题无法理解透彻,使信息交流也出现很大的障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门见山,说出问题的所在,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不要总是弯弯绕绕,在说出真正的话之前进行很多的铺垫。这些铺垫的话大多数都是客套和寒暄,对于信息的交流没有切实的意义,反而因为假大空而使人感到很不痛快,也不够高效率。
日常交流中,我们在给他人回话时,要避免拖泥带水,说毫无意义的套话。当他人给我们回话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要求他人直奔主题,直截了当,而不要总是绕来绕去,总也不能到达主题。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意思是说,若很多事情做得过度,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一位名人参加慈善活动,在主持的牧师说出很多套话后,这位名人很生气,原本决定捐款的他非但没有捐款,反而从捐款的地方浑水摸鱼拿走了一些钱。当然,这不是因为名人缺这点儿钱,而是因为名人心里十分反感,所以才会故意以这样的方式泄愤。由此可见,简明扼要地进行语言表达很重要,可以让我们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可以在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小梦才大学毕业几年,就因为在工作上的表现非常好,而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被委以重任。能够升职加薪,小梦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她也知道自己还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历练,为此特意拎着礼物去拜访自己的前任上司,向他取经。
小梦对上司说:“领导,我很感谢您如此信任我,在离任之前,推荐我来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不过我很担心,我缺乏经验,不知是否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好。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告诉我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不辜负您的期望吗?”前任上司微微一笑,对小梦说:“坚持作正确的决定。”
小梦沉思片刻,说:“我恐怕无法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决定。我到底要怎么做呢?”看着小梦焦虑担忧的样子,上司说:“积累经验。”小梦还是很困惑:“如何做才能快速积累经验呢?我可不想给您丢人,也不想让他人指责您的推荐是错误的。”前任上司说:“经验是从错误的决定中得来的。”小梦恍然大悟:“原来,要想进步和成长,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犯错误的怪圈,只有在错误的决定中才能不断地反思和进步,才能变得越来越成熟。”小梦把自己的感悟说给上司听,上司鼓励小梦:“放心大胆地去干,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你只要在犯错误之后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就能够不断进步!”
前任上司在回答小梦的问题时非常简洁明了,也做到了一语中的,所以小梦才能领悟到前任上司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必须坚持努力和尝试,才能从错误中积累经验,踩着错误的阶梯不断前进。如果前任上司说出一大堆套话和无用的话,则根本不可能对小梦有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具体而言,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回话的积极作用,让回话能够对于我们的成长有切实有效的帮助。首先,给他人回话的时候,要直截了当,最好少说那些无关的话,而要紧扣住交谈的主题,让交谈始终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进行讨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扯闲话,这也许很适合朋友之间、邻居之间漫无目的地闲谈,但不适合有目的的信息交流。其次,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而不要总是思维混乱,否则就无法抓住重点,给他人积极的回应。最后,面对他人故意的刁难,当知道别人是别有用心时,我们就无须坚持直接回应的原则,而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让自己摆脱尴尬,例如,我们可以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转移话题,或者把问题再反问回去,把皮球踢给对方,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我们从容回应他人。回话固然要讲究原则,但也要因事因人因环境和场合灵活应对,而不要一味地坚持原则,却失去了回话的意义。
回话要具体详尽,不要隐瞒或含糊其词
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一定要具体详尽,而不要总是刻意隐瞒,或者含糊其词,否则就会导致信息交流不顺畅,也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负面的作用和效果。当然,有些人不是因为不善于表达才会导致语意含糊,而是因为自己有小心思或者是特别的目的,才会故意采取隐瞒的策略,不从正面回答他人的问题或者给予他人明确的回应。含糊其词,如果是作为交谈的策略使用,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和他人摆脱尴尬,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为了回避问题,甚至是为了欺骗和伤害他人,则是不可行的。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交换信息,而要想收到信息交流的效果,不管是向他人提问,还是给予他人回应,都要让回话更加具体详尽。尤其是当有些问题不好意思说明,或者担心说出来会引起他人误解的时候,逃避不是办法,更应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合理恰当的表达,这样才能让交流更加到位。有的时候,遮遮掩掩、含糊其词,还会导致他人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印象,觉得我们为人不够真诚坦率,也觉得我们是在刻意隐瞒和故意逃避。这样一来,双方的相处就会失去真诚,彼此的交流也变得不再坦率,不得不说,这是非常糟糕的。
小敏认识了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并且和男孩相互喜欢。有一次约会时,男孩问小敏:“像你这么优秀的女孩,一定曾经有很多的追求者吧!你谈过几次恋爱呢?”小敏听到男孩问这么敏感的问题,马上忸怩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的隐私。”男孩很惊讶:“但是,现在我们在交往,应该让对方更了解自己才对。”小敏还是不愿意回答,为此对男孩说:“那么,你谈过几次恋爱呢?如果你的回答让我满意,我就告诉你我的恋爱史。”男孩有些不悦地说:“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神秘吧!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恋爱的经历很正常,你这么遮遮掩掩的,反而让我更加好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恋爱史,希望你也能和我坦诚相见。”
小敏从一开始就不想说出自己的恋爱史,导致男孩对于小敏的恋爱经历更加好奇。此外,从男孩最后的言语里,也可以看出男孩有些不高兴,小敏顾左右而言他的回应态度,使得他对小敏有了猜疑。其实,小敏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坦率真诚地回答问题,相信反而能够赢得男孩的尊重和信任,也有助于彼此关系的发展。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与人交往,也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回应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本着真诚友善的原则,坦率面对他人,详尽地回答他人的话。尤其是当他人的提问非常真诚时,我们更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那些并非涉及隐私的问题,一定要给对方坦率的回答,而不要总是让对方觉得你在故意逃避或者隐瞒事实真相。此外,回答的时候语言要详尽生动,而不要总是含糊笼统。那些形而上的话,适合与热爱哲学的朋友进行讨论,和普通朋友交流时,还是要尽量翔实具体些,不要给人以夸夸其谈、非常空洞的感觉。
具体而言,在回话的时候,要让回话的内容更加具体。例如,别人问你喜欢什么,你要回答喜欢烹饪、旅游或者读书等,而不要回答喜欢能够丰富精神的活动。再如,别人问你是哪里人,如果是在国外面对国际友人,你可以回答“我是中国人”,如果在国内面对本国家的人,你最好回答“我来自江苏苏州”或者是“我是安徽蚌埠的”,而不要说“我是中国人”,否则会给人以夸大其词或者说话不实在的感觉。此外,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还要让语言更加丰富生动,而不要说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概括性的话。例如,别人问你“你今天过得到怎么样”,你可以说“很好”,也可以说“今天特别愉快,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回来之后还一起吃了晚餐”。相比起“很好”,显然后一种回答更能够表现出你的真诚和热情,也会让问话的人感受到你的友善,愿意继续与你交谈。
总之,回话的具体内容会表现出你与人交流的态度,如果你在回话的时候总是敷衍了事,甚至只用“呵呵”二字就把他人打发了,你就会成为话题终结者,对方根本不会愿意与这样冷漠、不健谈的你继续沟通。明智的回话者,除非不想继续交谈,否则总是会把话说得具体生动,也会把话说得更加打动人心,从而引起对方的交谈欲望,激发对方的交谈兴趣。
回话要适度,话痨让人想逃避
俗话说,凡事皆有度,过度犹不及。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讲究限度,一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事与愿违。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我们固然要积极热情,也要让回话更加生动详尽,但是并非回话越多越好。回话要适度,否则,若给人留下话痨的印象,只会导致他人想要远离和逃避我们。如何在热情和详尽地回话与适度回话、避免引起他人反感之间把握好合适的度,这是涉及说话艺术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不同的交谈对象回话的时候,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有些人一旦看到长辈就很紧张,为此,在回答长辈的问题时总是敷衍了事,这样未免会打击长辈关心晚辈的积极性,也会让长辈感觉自己不受尊重。再如,有些人平日里和朋友相处非常健谈,和同事相处也能谈笑风生,唯独在面对上司的时候,一下子变成了闷葫芦,哪怕上司是在和他们说工作上的事情,他们也只会唯唯诺诺地答应上司,而不愿意借机和上司展开讨论。等到事情过后,他们不知道如何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有所欠缺,未免感到后悔:早知道我当时和上司问清楚情况就好了。然而,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机会,如果再去针对工作的问题询问上司,则未免会给上司留下听话不认真的糟糕印象。
那么,回话到底是多一些好,还是简明扼要好,抑或是在面对辈分或者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时就只能低头听训呢?这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套用,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根据交谈的每一件事情,来进行权衡和定夺。通常情况下,回话太多,喋喋不休,甚至把话题生发开去独自进行演讲,有话痨的嫌疑,会让人心生厌烦。反之,回话太少,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沟通,使得问题阐述不清楚,对于他人的意思领悟不透彻,也会使得后期交流出现障碍,还会因为缺乏谈话的热情而让谈话无以为继。由此可见,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让回话的量适宜,才能面面俱到,起到最佳的作用。此外,回话太多,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导致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说了很多,使得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不能被突出,也使得回话的质量大大降低,这些都是很糟糕的情况,应该避免发生。
当然,回话不适宜,除了因为回话者回话的时候别有用意之外,还与回话者的语言表达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回话者因为情绪激动导致思维混乱,或是因为非常愤怒而导致回话的时候语无伦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管处于那种情况,我们都要在回话之前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也要突出重点,确定回话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话说好,才能卓有成效地改掉说话啰唆、语意重复的坏习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不但是当时政治论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为此,在年,牛津大学特意邀丘吉尔为毕业生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就是“成功的秘诀”。为了让演讲收到轰动的效果,牛津大学很早就把丘吉尔要来演讲的消息放出去,社会各界对于这场演讲也非常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jg/1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