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喜悦,这个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哭声特别动听。
而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哭声而感觉到心烦、担忧。
新生儿不懂得开口说话,不管是肚子饿还是身体不舒服都只懂得哇哇啼哭。
家长不懂得孩子为何会哭,总觉得孩子哭就是饿了,就马不停蹄地给孩子喂奶。
但孩子依旧会大声哭闹,不少急性子的家长就会抱怨孩子太难带。其实,并不是孩子难带,而是因为家长没有听懂孩子的哭声。
01孩子哭声的分类
小孩子的哭声主要可以分为疾病性啼哭与非疾病性啼哭两种。
非疾病性的啼哭,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肺活量,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不仅仅如此,对孩子今后的语言发育、脑力发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疾病性啼哭,大都是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才会哭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就医治疗。
02疾病性啼哭的种类
第一、夜间啼哭
有一些孩子在白天很精神,但是一到睡觉时间就会哭闹不止。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留意看看是不是有蚊虫叮咬孩子。
睡前提前喷一些花露水,弄好蚊帐,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还有一些孩子晚上的睡眠质量比较差,经常睡着睡着就突然惊醒或者是身体抖动。这样的表现大都是孩子缺钙,家长平时注意给孩子补充钙物质。
第二、阵发性的剧烈哭闹
孩子的哭声一阵一阵的,而且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长短不一。不少家长都误以为是孩子在闹脾气,但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孩子肚子不舒服、肚子疼才哭闹。
第三、短促性急哭
如果孩子的哭声比较急且短,音量也比较低同时还会伴随有剧烈地挣扎动作。
这是因为孩子的衣服太勒了或者是被子盖过口鼻,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了。
这个时候,家长要把孩子的衣领解开一些,把裤子的裤带解松一点同时把孩子的肩部给垫高。
第四、呻吟性啼哭
这一种啼哭是不带有情绪的,哭声像是微微弱弱的哼唧声。这一种情况大都是因为孩子病得比较厉害,没有过多力气大哭。
03非疾病性啼哭的种类
第一、肚子饿了
大部分新生儿在一天内都要喝好几次奶。有的时候,宝妈忙于家务忽视了孩子,孩子肚子饿了就会哇哇大哭。
这一种哭声是比较有节奏感的,既不会太快也不会过慢。哭声的音量一般是由小变大,仔细听的话,还可以听出哭声中的乞求。
这个时候,家长若是把手指放在孩子的脸颊上,孩子会立刻做出吸吮动作。
但若是把手指拿来,孩子就会开始大哭大闹。这说明,孩子肚子饿了,宝妈需要给孩子喂奶。
第二、好无聊、快来陪我
孩子在哭的时候,脑袋不停地左顾右盼,眼睛一直跟随着家长。家长走到哪里,孩子的目光都会紧紧跟随着家长。
但只要家长一走到孩子跟前,孩子的哭声就会停止。孩子还会眼巴巴地看着家长,小嘴不停地哼哼唧唧。
这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一个人呆着太无聊了,想要家长抱一抱,想要有人陪自己玩耍。
家长平时也不要长时间把孩子独自丢在房间里。可以把孩子放在小推车里,这样家长在客厅忙碌、在厨房做饭的时候,都可以带上孩子。
孩子看着爸爸妈妈,不会觉得孤单,自然也就不会哭闹了。虽然这样会很麻烦,但是有一个可爱的小宝贝依赖着自己,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第三、我累了,要休息
孩子正常的哭声是有节奏感的、哭声也是会比较响亮的且不会很刺耳。
这一种哭声并不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或者是睡眠。
其实,大部分新生儿每天都会哭四五次,每一次哭声可以长达半小时以上,这是属于新生儿的一种运动方式。
家长只需要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轻轻抚摸着孩子的手臂,冲着孩子微微笑,孩子很快就会停止哭闹。
第四、我吃得太撑了
孩子在吃饱之后会两腿弯曲、踢腿,然后发出尖锐的哭闹声。这一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孩子吃饱之后,有的时候还会伴随有吐奶、溢奶的现象。
家长在给孩子喂奶之后,可以把孩子竖抱起来,给孩子拍一拍奶嗝,可以缓解孩子吐奶的情况。
第五、太冷、太热
孩子感觉到冷的时候会哭得比较低沉且有一定的节奏。家长触摸孩子的小手,会有一些微凉,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及时给孩子增添衣物,孩子感觉到暖和了,就不会哭了。
但如果孩子四肢乱动且哭声很大,孩子的手心或者是后背还有一些黏糊糊的汗液,这是因为孩子热了。
家长可以给孩子脱掉一两件衣服,或者是把孩子抱到凉快的地方,孩子感觉到凉爽了也会慢慢止住哭声。
第六、我困了
孩子在困倦时发出的哭声是阵发性的,还会伴随着打哈欠的声音,这是孩子在闹觉。
孩子觉得困了,想要休息,但是周围环境太吵了或者是很热、很冷,孩子睡得不舒服,就会哭闹。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换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即可。
羊驼妈妈知识寄语:
家长应该要读懂孩子的每一个哭声,不要对孩子的哭闹声感到心烦或者是无视孩子的哭闹。孩子的哭声是一种信号,家长只有了解、听懂了孩子的哭声,带娃才会更轻松一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