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杂志《TOPSANTE》曾报道:布法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急脾气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肥胖。
当家长太难了,遇到慢性子的娃,每天都跟着着急,一心想要改变孩子。而“急性子娃”的家长,反倒想要一个慢性子的孩子。
急性子难道不是做什么都快吗?这样家长就不用一直催促了,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急性子”?家长对号入座
急性子的孩子,并不是单纯地做什么都快,他们的特质,与糖妈第8期文章,提到的“迟缓型孩子”相反,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自身速度不一定很快,但经常“等不及”家长想要的急性子,是孩子做事加速,但能做到的孩子并不多。
急性子的孩子,往往是着急要结果,却因为自己做不好、做不快而生气,不愿意“等”太久。
面对自己的需求和要求,希望能尽快得到满足,延迟满足对他来说,反而是点燃暴脾气的导火索。
怕麻烦,不想按部就班。性子急的孩子通常没耐心,相比之下专注力较差,不善于坚持。
他们的好奇心强,急着去尝试新鲜事物,但遇到麻烦和困难,就会急躁、退缩。
急性子的孩子“闲不住”。这类性格的宝宝闲不住,给人一种“风风火火”的感觉,有他们在的地方,总是有说话声哭闹声等。
若宝宝是遗传来的急性子,家长或许可以理解。然而很多宝宝,小时候并没有特别急躁的表现,长大后才有所体现。
孩子究竟在“急”什么?大人往往忽略了
性格遗传是一部分原因,孩子的“急性子”,通常来自以下几个因素。
急于得到他人的认同,达成自我认同
孩子懂事后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因为想要证明自己。
急性子的孩子,希望以“短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一件事。这份成就感会刺激孩子脑内多巴胺分泌,感觉到快乐,心理得到满足。
这类孩子希望自己有价值感,如果没能如愿以偿,就会莫名地沮丧和急躁。
孩子性子越来越急,可能是家长“催”出来的
急性子的孩子,可能是急于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眼中的快速,和家长对“快”的要求不一样。
尽管孩子曾经很努力加速了,仍然被家长一直催促。久而久之,孩子跳过对事情本身的认真和执着,做事变得急躁起来。
急着享受来自家长的宠溺
急性子的孩子,急着让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与家人的溺爱有关。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