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子 > 急性子价格 > 正文 > 正文

历史不会忘记任丘党史资料选读钢铁的连队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9 14:31:22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

钢铁的连队无畏的人民

——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村战斗

崔兴元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任丘三区游击队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绕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儿,行军两个小时,于深夜十二点悄悄地进了史村。史村在任丘城南二十里,当时虽说离石门桥岗楼只有五里,但由于群众基础好,游击队在紧张的战斗空隙到这里休息一两天从未发生过意外。老房东一见十分亲切,问寒问暖,腾出暖炕热屋,军民真是亲如一家。房东王老大爷说:“啊!明天是阳历年,欢迎你们和我们一块过年。”

史村分前后两条街。我们驻的前街不足百米,街两头各驻一个分队(排),另一个分队和队部驻在中间。明天是阳历年,在战争年代,这个时间战士们很少有人去计算它,说来当时也没有过阳历年的习惯,可司务长孙亚杰对过年这件事很重视,主动和村干部协商,每人一斤面粉,每班两斤肉,计划明天吃顿饺子。吃饺子,在战争年代可算件喜事,小伙子们一齐动手,不到两个小时,就干净利落地包好了。

拂晓,侦察员们没吃饭就分头出发了,有的乘黑摸到敌人大门口观察动静,有的远奔到十几里外,在敌人进犯的必经之路伏下嘹望。刚下过一场大雪,满地皆白,天气寒冷,侦察员们凭着一股革命热情,战胜饥饿和寒冷,认真地观察敌情。

战士们睡得正香,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有人大喊:“快起,有情况。”听到喊声,同志们一跃而起,立即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侦察班长崔心久这个一九三九年入伍、身经百战、胆大沉着的老战士,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这时也有些慌急,报告说:“城内的敌人奔我们这里来了,看样子还不少呢。”游击队指导员宋玉林听到报告后异常冷静,一面命令侦察员返回原路继续侦察,一面命令通讯员通知各分队干部和支委来队部开会研究对策。开会的人到齐后,宋指导员吸了一口用报纸卷的烟,然后一笑说:“阳历年我们不光吃饺子,还要放枪投弹热闹一番呢!”接着把侦察员报告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研究决定,为保存有生力量,敌未发现我们就不主动出击,敌若向我们进攻,则坚决予以回击。把驻地大门关好,待敌人推门时打他个措手不及,取胜第一个回合,杀杀敌人的威风。战斗打响后,占据高房阵地,坚持到天黑然后突围。要节约子弹,做到弹无虚发。个人笔记本和文册报表要全部烧掉。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发现了敌人,又不准备打,为什么不早点撤呢?因为那是办不到的,我们驻地周围就有敌人的六个据点,远的不过七、八里,近的不过四、五里,当时又无青纱帐,盲目撤出村外,一旦被敌人发现,损失会更大。同志们深深知道,敌若有目的来犯,必然来者不善,一场恶战顷刻就会来临。整个会议开了十五分钟,会后指战员们投入紧张的战斗准备,有的点火做饭,有的准备梯子,有的挑选子弹(当时子弹为自造,有的发火不灵),有的磨刺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太阳已升离地面一杆子高。侦察班长崔心久再次急速跑回,报告说:“敌人距村已经不远,先头部队一百五到二百人分两路向驻地包围过来,看样子都是日军。”时间不长,手持大枪,头带钢盔,领着狼狗的日军进入了隐蔽在屋顶上哨兵的视野,“膏药旗”还不断地摆动。又过了一会,敌人开始进入我们的有效射程之内,如不是命令不准开枪,一扣板机,保准百发百中。敌人进街了,鬼子的呼喊声,大钉子皮鞋的踏地声,听得清清楚楚。煮饺子的同志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煮熟让同志们吃饱,战士王库平时就是个急性子,锅里饺子半熟,捞起一碗就走,在大门内接过班长的哨位。一个该死的鬼子推门了,王库放下碗,对着鬼子胸瞠“叭”的一枪,鬼子一头栽倒在王库脚下。啊!还是个官呢!腰挂战刀,手握手枪,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王库又向门外的鬼子连发数枪,随手把地上的手枪拾起来,大声说:“缴获王八盒子一支!”睁眼细看,原来并非王八盒子,只是一支“三八”口径的独撅。

随着反击的第一枪,枪声在村里此起彼伏的响起来,密集的手榴弹象冰雹一样从房顶砸向敌人,整个大街顿时浓烟滚滚,鬼子被打得丢盔弃甲,血肉横飞,“小膏药旗”抛在地上成了鬼子的送葬品。受伤鬼子一面爬一面哇啦哇啦地乱叫,侥幸没伤的也晕头转向不知何处藏身,在街口有个鬼子使劲往草垛里钻,杨景森瞄准“叭”的一枪,就躺着不动了;一个被打断腿的鬼子正往村外爬,分队长贾万奎说了声“不能让他跑掉”,只身冲出门外,把鬼子手中的“三八”抢夺过来,在飞速转身的一霎间,鬼子掷出的自杀手榴弹响了,鬼子被炸死,贾万奎的脚也受了伤。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杨景森同志高喊:“我缴的‘三八’枪是双准星的。”其他房上高喊:“向杨景森同志学习。”顷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掀起了一个杀敌缴枪的竞赛高潮。

战场上渐渐平静下来,大约十点左右,鬼子吹响了集合号,咯咯嘟,咯咯嘟,好象母鸡下蛋似的。号声一停,敌人开始在村东南集合,吃了败仗的敌人在重新组织力量,一个当官的在队前哇啦哇啦地训话,边说还扬手蹬腿地比划着。战士们也利用这个机会擦枪、调济子弹、修理高房工事,战士王春来,把刺刀磨得飞快,准备子弹打完后用刺刀和敌人见高低。

中午十二点左右,平静的战场响起隆隆的炮声,成排的炮弹向我高房阵地轰来,同时还夹杂着重机枪的猛烈扫射,敌人又开始进攻了。远处公路上,敌人的增援部队也黄压压地向我们压过来。敌人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再不敢成群结队、大摇大摆地进村了,而改为三三两两地猫着腰偷偷摸摸前进。根据敌人的情况我们的打法也变了,为节省子弹,在心理上给敌人造成威胁,挑选射击技术好的同志,在敌人进入有把握的射程内再打,做到百发百中,对于成群的敌人,再用手榴弹对付。就这样一直与敌浴血奋战十几个小时,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

时间过得真慢,遥望挂在西方天空的太阳,好象钉在那里似的一动不动,大约只有下午五点钟吧。敌人大批增援部队已经到达,估计天黑前还可能有较大的行动,果不出所料,太阳落山时刻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敌人从三个方向朝我们扑来,游击队员在成群的野兽面前毫不示弱,用手榴弹沉着地回敬着敌人。吓破了胆的鬼子虽然在当官的督促下冲进村来,但只是躲在墙角、猪圈后面胡乱放枪,不敢前进一步。情况对我们来说也十分危急,不少同志手榴弹、子弹都打光了,有的只剩下枪里压的几发子弹。

夜总算降下它那深沉的帷幕,各战斗小组开始突围准备。牺牲的同志暂时找一个不易被发现的角落用席子盖好,对脚部负伤的贾万奎,计划挑三个身体棒的小伙子轮流背着冲出去。这个一贯舍已为人的老党员,在这危急时刻更不愿拖累同志,坚决要求给他两颗手榴弹留下来。同志们怎么说他也不同意,只好由房东王大娘出来给我们裁决,大娘说:“这样吧,我屋里有两个藏粮食的大缸空着,如信得过大娘就把伤员交给我吧。”大娘一说贾万奎自然十分同意,有大娘照顾同志们也放心了,于是让有点轻伤且感冒发烧的战士王庆生和贾万奎一同留下来。

深夜十二点左右,同志们和大娘、贾万奎等人握手告别。为减少伤亡,在突围时尽量在敌空隙穿过去,避免与敌硬碰,突围后在离驻地四十里的邓河口集合。我们这个小组有杨景森、段文忠、王春来和我四人。我们从这座房悄悄地爬到那座房,这样一直摸到村西北角的一座高房上,趴在房上向下看,未发现敌人,想从这里下去,没有梯子,可喜底下有间草棚,可以接我们一下,于是决定从这里往下跳。王春来先跳,一跳棚子就塌了,其他人只得对准已经坍塌的棚子跳下去,在跳房时,段文忠被断木棒扎伤了手,我也扭伤了脚,不过在这紧急关头也顾不得了。

草棚倒塌惊动了敌人,呼喊着跑过来,对草棚发起攻击。我们躲在墙根下仔细观察,发现远处鬼子正在烤火,两个游动哨来回游动,游动哨之间有六十到八十米宽的缺口。我们互相点头会意,乘游动哨远离之机,一口气从缺口猫腰冲出包围圈。跑出三四里地,听到鬼子还在向倒塌的草棚攻击呢!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小鬼子你们自我战斗吧,恕不奉陪了。”

突出重围,心情格外轻松愉快,战斗中消耗了体力,又饥又渴,再加上跳房时受了伤,所以给行军造成了困难,离集合点邓河口不足四十里,太阳一杆子高才赶到。啊!多么熟悉的面孔,同志们见面后好象多年没见的老朋友,拉着手问长问短,我们刚坐下,老大伯、老大娘就把开水、烙饼送到手中。回想这次战斗,几十个人的游击队与七百多鬼子周旋了二十多个小时,以小的代价换取了敌人的重大伤亡,最后杀出重围胜利地到达集合地点,虽说有的同志长瞑,有的同志负伤,有的同志仍留在包围圈里下落不明,但每个人的心情还是十分高兴的。

兵民是胜利之本。论功劳,这次胜利人民群众起码应该有一半。在战斗中群众为我们烧水做饭,王乱母亲王老大娘煮了鸡蛋给战士们往房上扔,鼓励同志们“吃饱了和敌人干”。最使人难忘的是王老大娘和他的女儿丁秀珍、王大女和侄女王秀香,为保障伤员的安全,在部队突围不久,就让女儿把织布机上的布剪下来,摘块门板绑成担架,王大娘手持拐棍在前头侦察开路,王秀珍、王秀香用担架抬着贾万奎,王大女手扶王庆生跟在后面,在鬼子的呼喊声中摸出重围,把伤员送到五里以外的傅家村王秀珍的舅父崔学义家。伤员脱了险,三个小闺女却累得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在游击队被围时,尹家佐的尹瑞菊带领几十个民兵在敌背后放枪扰乱敌人,减轻了敌人对游击队的压力。丁进元父亲七十多岁了,见鬼子闯进院来,伸手拿起铁叉向鬼子叉去,吓得鬼子回头撒腿就跑,壮了中国人民威风。

几天后,县大队政委王治平来看望我们,并带来县委对同志们的慰问。王治平同志讲:“史村一战,三区游击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消灭了不少敌人,据被敌人抓去赶车的辛庄朱胖说亲眼看见八具鬼子死尸,在任丘城内东城根烧了整整一天。这是一次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的光辉战例,这次战斗证明,我们的连队是钢铁的连队,我们的人民是无畏的人民。”听了王政委的讲话,同志们高兴得热烈鼓掌,会后,三区游击队指战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END本文摘自《任丘党史资料汇编(建国前部分)》(中共任丘市委党史研究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不会忘记——任丘党史资料选读专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jg/848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