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真实情境复述有趣故事
——天宁区蒋晓燕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美好的六月,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再次相聚在一起开展第十七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互联网+”课堂范式及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张敏、王文辉和蒋芙蓉三位老师围绕统编版下册第八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呈现了精彩的课堂和讲座。
张敏老师执教课文《漏》,《漏》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民间故事。根据文本特点和单元的教学目标,张老师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借助示意图和想象,对故事进行复述,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伊始,张老师以看图猜民间故事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读故事,整体感知故事趣味。接着以课后情节图和故事中有意思的地方为抓手来讲好故事,最后达成学习目标。
WATERMELON王文辉老师执教课文《方帽子店》,《方帽子店》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课首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任务导学,在线分享。通过学生在课前阶段进行的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对学生错误较多的多音字进行了分享,随后就学生画出的自己最喜欢的帽子进行分享,由此了解日常款式多样的帽子。王老师带着学生聚焦问题,分享感受,从“古董”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们自学思考,本该成为古董的方帽子,却为何受到人们的喜爱。接着,学生自学讨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部分,通过讨论,体会大人们思想保守,不愿改变。最后进行方法迁移,深入理解,借助表格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大人对待帽子的态度转变,最终梳理清楚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蒋芙蓉老师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分享了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本单元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等课文及《语文园地》。其中,四篇课文均为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语言平实幽默,构成共同的主题——有趣。有趣的故事,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两位老师都有效落实了单元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写童话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是在原来“看图片讲故事”、“关键词讲故事”、“关键句讲故事”等实践基础上的提升训练,让学生能“借助提示讲故事”,并对复述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随后工作室的杨奕老师和吴周老师对两节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杨老师认为张老师的教学基于单元核心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起点,紧扣本课语文要素,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在突破复述难点上,主要抓住两方面,一是利用好课后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又补充拓展了示意图,梯度搭建复述支架,有效分解复述难点,学生在课堂上增量明显。二是在充满妙趣的故事情境中交流分享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语言特点和情节的有趣,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为后面的复述做好铺垫,智趣相融、智趣共生。
吴周老师觉得王文辉老师的这堂课通过四个活动的设计,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结合本单元“借助表格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依托数字化平台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进行交流,掌握了“大人们思想保守”和“孩子们充满创意”的特点。最后开展设计帽子活动,学生将创新运用于生活中。
工作室领衔人蒋晓燕老师肯定了大家在这学期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工作比较多,但还是在大单元的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立足单元整体,创设真实情境,在任务驱动下尽心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这是我们要坚持的。我们就是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借助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努力使课堂生态发生真实的变化。蒋老师还勉励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暑期形成成果。
本次活动是本学期工作室的最后一次活动,回顾一学期大家一起走过的足迹,不禁再次感慨: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新学期,让我们一起携手,深耕细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为学生提供更高效且优质的语文新课堂,我们每一位成员也都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撰稿:蒋芙蓉拍摄:蒋芙蓉
制作:王文辉审核:蒋晓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