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子 > 急性子别名 > 正文 > 正文

宝宝说话晚,别轻信贵人语迟一说,排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16 8:36:50
北京比较好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有些宝宝开口说话晚,家长非常担心和着急。老人或其他宝妈会安慰说“没事的,贵人语迟。”家长听了可能略感轻松些。

其实,不要轻信“贵人语迟”一说,宝宝说话晚,排除身体器官的疾病原因,还是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

宝宝说话晚,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语种混乱,阻碍了宝宝在语言启蒙时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一岁多的小石头不会叫妈妈

小石头已经一岁两个月了,连妈妈都不会叫,平时只是啊啊地嘟囔,家人也听不懂他说什么。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说短语了,爸妈很是恐慌。

后来才弄明白小石头开口说话晚的原因。原来,小石头从小由奶奶和姥姥轮流照顾。而奶奶是山东人,说山东话;姥姥是四川人,她们跟小石头说话也讲方言。

而小石头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期,也是敏感期,如此混乱的家庭语言环境,增加了他对语言的理解困难,一会听到这种话,一会听到那种话,导致小石头听迷糊了。

学语初期,幼儿需要纯粹、单一的语言环境的刺激。

幼儿会开口说话之前的几个月,是语言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虽然幼儿不会说话,但是他已经开始学习语言了,以听的方式学。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诸如小石头那种语言混杂的家庭环境,势必增加了他理解语言的困难。无形中成了孩子学语期的障碍。

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语言混乱的环境,为孩子创造简单、纯粹的语境。

尽量跟孩子说普通话

针对这种情况,尽量大人做出语言上的让步和改变,起码在孩子面前,最好用普通话交流,特别是跟孩子对话时,更要用普通话。

哪怕老一辈的普通话说得蹩脚一些,但只要放慢语速,你会发现,还是很容易纠正浓重的方言口音的。

处于呀呀学语初期的宝宝,尤其需要相对正统的语言教材环境。

2.家长给孩子养成了“勤动手懒动口”的坏习惯

孩子动手不动口

甜甜的一举一动,妈妈就明白她是什么意思。比如,甜甜指着苹果啊一声,妈妈就知道她要苹果,就拿给她。甜甜一指屁股,妈妈就心领神会:“要拉臭臭是吗?”就这样,本该甜甜练习说话的机会,全被眼疾手快的妈妈抢去了。

结果,妈妈把话都抢答完了,甜甜也就习惯了,有事动动手指头就行了,不用开口说了。

妈妈眼疾手快,剥夺了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

孩子学说话,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越说越好。长时间不开口练习,自然就口拙了。

孩子一个动作或眼神,妈妈就心领神会,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也就不用语言表达了。这就丧失了开口的机会。孩子也是会图省事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惰性思维,遇到事情小手一指就行了,何必再费口舌呢?

家长不要太眼疾手快,有时要装糊涂

明明知道孩子伸手指的是什么,读懂了他的手语或者动作的意思,但也要假装不明白,逼着孩子自己说出来想要干什么。

这样,不但孩子能更好地将实物与名称对应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家长“废话”太少,幼儿的语言刺激环境不够丰富。

没人理的孩子

豆豆平时由爷爷带着,爷爷是个木讷的人,一天到晚说不几句话,用婴儿车推他出去玩,很少跟豆豆说话。

而爸爸妈妈上班忙,早出晚归,难得跟豆豆相处说话。豆豆到了会说话的时期,会说的词很有限,只会简单地叫爸爸、妈妈、要、吃之类的。

孩子不会说话,也要跟他说

有些家长请假以为,孩子还不会说话,也就不用过多跟孩子说话。

其实,孩子从三五个月开始,就已经能听懂大人说的一些话。他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一直在听别人说话,一直在潜意识里模仿学习。

如果家长不跟孩子说话,或者说话少,他的语言素材就过于稀少,积累的词汇量也就不丰富,自然就无话可学着说。

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是由听,即语言输入;到说,语言输出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听得不充分,说得就不灵活。

家长废话越多,孩子学说话越早

我家宝贝小的时候,我的做法却恰恰相反,我整天跟孩子呆在一起,只要他醒着,我就跟他唠叨个没完没了。

比如,边给他做抚触,边跟他说话;边给他冲奶粉,边念叨:“宝贝饿了吧?咱们喝奶喽。”

就这样,无论我为他做什么的时候,手上忙活着,嘴里也没闲着。就这样对他念经似的,我也成了话唠。结果我家孩子说话就很早。

4.批评太多,过早给孩子贴上“不会说话”的标签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月月妈是个急性子,对月月缺少足够的耐心。每次她教月月学说话,一次两次月月说不对,她就急了,随口指责:“你怎么这么笨啊?”

她让月月跟人打招呼,月月抿着嘴不说话。妈妈就又说:“我家孩子就是不爱说话。嘴笨着呢。”

结果,月月越来越不敢,也不愿说话。

别过早给孩子贴上不爱说话,或者不会说话的标签

每个孩子的语言天赋不同,而且所处的家庭语言环境不同,这决定了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

越是孩子说不好,越不要批评他;越是孩子不愿开口说,越不要逢人便揭他的短,抱怨他不爱说话。过早给孩子贴上这些负面的标签,孩子会在心里给自己下这样的定论,认为自己真的就是爸爸妈妈口中说的那样的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就更没有说话的信心和欲望,更不敢开口了。

批评是阻碍,表扬是动力

孩子说话水平,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家长千万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而应该给他足够长的时间,慢慢来,等他一点点开口说,一点点说得更好。

当他终于学会了一个词,或者突然蹦出一句新学的话时,你要表现出你的兴奋和欢喜,你要夸张地对孩子表扬一番,让孩子知道自己进步了,感知到他自己有多棒。

家长的鼓励和赞美,是对学语期的孩子最好的促进。你越夸奖,他越想说,越想说,就越会说,越会说。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语言的过程。

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家长不要忽略了这四点细节因素,往往,正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

家长应该创造纯粹、丰富、宽容、贴切的语言环境,供孩子模仿学习,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孩子小词库积攒的词汇越多,才能越早开金口,越说越会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bm/11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