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很多留言,关于自家孩子很拖拉不能很快的完成一些很简单的事情:比如穿鞋子,写作业,吃饭等等。
那么慢性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现在生活中最有趣的现象是:慢性子的孩子,总有一个焦虑急性子的母亲或者父亲。
往往急性子的父母有一个慢性子的孩子这样的现象更多一些。
图片来源网络
当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了,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为人父母的,都能感受到,现代的父母实在太急了,急着赶时间、急着做事情、急着……
着急的同时,还不忘催促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最后是孩子不快乐,父母也很受挫。
曾经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周末,妈妈爸爸不用催促我。
有资料调查显示:三分之一孩子做梦梦到过父母催促自己,很有压力。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的尽力,理解孩子的不容易,而不应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慢性子的原因
1、天生性子慢
有一些孩子明显地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
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来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
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的,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要接受孩子这样的性格,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2、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磨磨蹭蹭,与没有时间观念也有关。
很多孩子,并不能理解1个小时到底是多长时间,自己在1小时内到底能做多少事。
90%以上的父母都误解了孩子的磨蹭,其实这种“磨蹭”是孩子自身节奏的表现。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发现,孩子有自己的生理节律反应:
1—2岁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只活在当下。
2—2.5岁,孩子对时间稍稍有了一点概念,了解了“先后”。
2.5—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分得清“过去”、“现在”、和“未来”。
4岁的孩子能描述在早教班干了些什么,却不能描述具体时间干了什么事情,5岁的孩子才可以做到。
6岁的孩子喜欢听过去的故事,不过,类似于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有概念。
7岁的孩子,可以分清时间概念了,可是却是成长磨蹭的高峰,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其实并没有接受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
所以,有时候我们一再强调要抓紧时间,但是孩子根本不理解如何做才叫“抓紧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3、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过多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几乎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
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边写边玩,能凑合就凑合,能磨就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玩耍的机会。
有的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明明看到孩子磨蹭,还不断地迁就孩子。
总认为孩子太小,长大就好了,因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
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
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认为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后面顶着,因此才不急不慌。
4、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孩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总是硬着头皮应付,在学校里也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学习兴趣很低,对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能拖就拖。
5、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催他,唬他,责备他,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可我们忽视了孩子像蜗牛一样,已经尽了全力。
当我们放慢脚步,我们发现孩子的内心是善良的,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身上有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那我们不妨耐心一点,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