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子 > 急性子用法 > 正文 > 正文

医院高血糖是慢性子,伤人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3 2:45:49

医院8月26日

糖尿病可以说是个难缠的“主”,一旦和这个“糖魔”有了瓜葛,“降魔”道路可就漫长了。有“降魔”经验的病友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糖魔”可是不好对付,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要一放松警惕,他就会派来高血糖、低血糖两兄弟来给你颜色看。

1

低血糖的危害,以分钟计算

人们往往认为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疾病,血糖低一点总比高一点好。其实,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因为高血糖和低血糖这哥俩性格迥异,高血糖是个慢性子,能够打持久战,一点一点地伤害你,暂时不影响生命,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它的危害性是以年来计算。

低血糖可就是急性子,如果不及时“修理”它,则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摧残”你,要是超过6小时发生的脑组织损伤根本不能恢复,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导致死亡。即便在深度昏迷时抢救过来,最后也会变成傻瓜或是植物人。所以它的危害性就要以分钟来计算了,因此也不可小瞧了低血糖。

2

低血糖的症状,奏响“三部曲”

低血糖的判断

低血糖不是一种疾病。对于没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如果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即可确诊为低血糖;对于有糖尿病的病友来说,低血糖的标准就上调了,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9mmol/L,就是低血糖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赶走”低血糖。

序曲(较轻的表现)

心慌、出汗、手抖、头晕、饥饿感、烦躁、全身无力等,如此时不处理,血糖继续下降,就步入进行曲。

进行曲(较重的表现)

这时可产生各种精神改变的表现,如多话、答非所问、异常兴奋、幻觉、又唱又跳、神志不清、发呆等,此时常被误认为精神病而贻误治疗。如果这时还不理睬,血糖再继续下降,那低血糖就要下黑手了,下一步就到了终结曲(很重的表现)。

终结曲(很重的表现)

这时就会完全失去知觉、抽搐、发生昏迷,最后导致植物人,甚至死亡。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如果病史超过5年,低血糖反应的一些症状慢慢地就会消失。比如在过去血糖偏低时会出现饥饿、出汗、焦虑以及心率增快等,但现在这些症状则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有时你毫无察觉,而有的时候低血糖的表现可能仅仅是发困想睡觉。

若是在识别低血糖方面有困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不舒服的感觉,家人发现糖尿病患者有和往常不一样的言行举止等,那就立即测一下血糖,看看到底是不是低血糖,如果当时没有条件测定血糖,也可进食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或含糖饮料,如果症状缓解,那么低血糖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过必须是在患者意识清楚的时候才可以进食,要是患者昏迷、意识不清的时候是不能进食的。

3

低血糖的“变脸”游戏

生活中的低血糖却是很狡猾的,常常喜欢玩玩“变脸”游戏,会用各种方法伪装自己,使糖尿病病友不容易发现它。

低血糖使他“疯狂”

有十几年糖尿病的李大爷这天晚饭胃口不是很好,比平常少吃了一点,饭后依然和往常一样散散步,和几个老邻居在一起闲聊、下棋,大家玩得正是高兴之时,突然李大爷一改常态,一脚踢翻了棋盘,手舞足蹈,嘴里还大喊大叫,旁人也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起初大家还以为他是在逗大家开心,可是没多久大家发现不对头,李大爷变“疯狂”了,医院,医院化验血糖只有1.2mmol/L,快速静脉注射了葡萄糖后,一切才恢复了正常。这次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低血糖还会让人发狂。

低血糖使她“熟睡”

有五年糖尿病病史的李女士,最近单位工作忙,经常要加班,这天回家很晚,觉得很累很困,就想睡觉,给家人说先睡一会儿再吃饭。李大姐是倒头就睡,睡得很“熟”。家人发现李大姐一动不动,睡得很“沉”,而且浑身是冷汗,叫她叫不醒,发现情况不妙,医院,化验血糖很低,补充了葡萄糖,李大姐慢慢醒了过来。好在家人发现得及时,要不然低血糖可能就让李大姐永远“睡”过去了。

低血糖带上“偏瘫”的面具

刘阿姨也是个糖尿病的“老江湖”,这几天血糖总控制不好,有点着急,于是自作主张增加了降糖药物的剂量。以前总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刘阿姨,今早却还躺在床上,家人一看老人神志有些不清,而且半边身体不能动了,医院,医生怀疑是“卒中”,马上做了脑CT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随后医生了解到刘阿姨有糖尿病,自己增加了药物剂量,于是赶快查血糖,只有1.7mmol/L,补充了葡萄糖1小时后,刘阿姨不能动的半边身体又能动了,原来低血糖也会引起“偏瘫”的。

低血糖用“高血糖”做幌子

王先生最近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医生告诉他可以根据血糖的高低适当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王先生几次测得空腹血糖都高,就不断增加胰岛素剂量,可是增加了胰岛素以后,空腹血糖反而越来越高了,医院问医生。

医生了解了情况,让王先生回忆一下最近半夜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王先生说有时半夜感觉挺饿的,但是为把血糖控制好,也就坚持没吃东西,医生让王先生半夜饿的时候测测血糖。半夜王先生一测血糖发现血糖只有2.5mmol/L。

原来半夜的低血糖会导致第二天早晨的高血糖,王先生减少了睡前的胰岛素剂量,夜间不“饿”了,第二天早晨的高血糖也就降下来了。这个可恶的低血糖竟然用高血糖做“幌子”差点让王先生受骗上当。

以不变应万变,戳穿低血糖的“变脸”游戏

低血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这就使得大家辨认起来有了难度。我们分析一下四个病友低血糖发生的前前后后,其实从中还是能找到低血糖的“作案证据”的。

首先他们都是有因可寻,如饭吃少了、工作累了、药量加了,其次就是他们表现得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一改常态,如性格变了、不起床了、血糖不降了等。

不过生活中的低血糖很多时候来得突然,不容我们考虑那么多,这也没有关系,我们手中有戳穿低血糖鬼把戏的“尚方宝剑”,那就是只要糖尿病病友感觉和平常不一样,或是家人朋友发现糖尿病患者性格改变、一反常态,就立即测血糖,如果没有条件测血糖,医院,剩下的工作就可以交给医生做了。

我们对待低血糖的口号就是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4

低血糖的预防,提前可做起

低血糖虽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但它是可以避免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降低血糖当然有其有益的一面,但是血糖降低的同时也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事实上,血糖过低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所以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讲,一味追求把血糖降到正常水平,其后果很可能是弊大于利,因此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时剧烈运动,如伴有其他疾病,有进食减少、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防止发生低血糖。

在降糖路上,糖尿病患者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用了胰岛素或是降糖药物,一定要勤测血糖,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情况。再就是提倡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一些点心或糖果之类的食物,以防万一。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yf/529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