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堂观摩评课
“乐活”语文
胡晶老师执教了一节有关课外儿童诗诵读和创编的指导课,课上老师借助三首儿童诗,通过多种途径指导一年级学生读出儿童诗的趣味,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迸发出创编儿童诗的火花,课堂生成异常精彩。康杉杉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小毛虫》一课,教学围绕语文要素“根据提示讲故事”展开,通过课前前测摸准学生学情,课上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通过对比朗读、角色置换等方法梳理课文,为学生讲故事搭好架子,使其自然真实发生,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教研员王璐老师依托两节课,深入浅出地给予我们很多接地气的指导:首先强调语文课是落实语文要素的课堂。不管是长课文还是难课文,都要明确一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什么,从语文要素出发,去寻求方法为落实语文要素搭架子。其次,教师语言要精准,问题逻辑性要强,言简意赅。课堂上不需要华丽的辞藻,需要的是让学生入耳的指导与评价。最后王老师建议语文老师应多读多写多交流,可以选择感兴趣或擅长的专题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范洁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复述故事”,立足学生的学情,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按照时间顺序”、“借助表格”、“运用转述”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然发生,教师顺势而导,效果很好。
庄文静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巨人的花园》一课,课堂上紧紧聚焦语文要素,紧扣课后题,提出核心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自读自悟,畅谈感受,品读文本,从而体会巨人的花园及巨人的变化,并获得启示。庄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朗读的指导也是层层推进,从而使学生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
最后,教研员朱国红老师对两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部编新教材的解读及如何“进行建构性的学习”做出了指导,给予了宝贵的建议。语文要素要整体分析,确定基础与前提。部编教材重视思维的可视化呈现,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建构性的学习,而不是答案性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颜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手指》一课,课上紧紧抓住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展教学,课上从核心大问题出发,主线清晰,建构起学生的整体意识,从师生的合作朗读,内容层次梳理,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刘琳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教学围绕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展开,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主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维,课堂上大量阅读并当堂训练落实,为学生打好阅读底色,学生的成长在师生思维碰撞中悄然发生。两节课后,教研员王莹老师就高年级语文教学做深入指导。首先,对上课老师及学校深入教研成果表示高度肯定。然后就课例做出点评,新教材双主题编排,教学要双线并重,语文要素要服务于人文主题;语文课堂要设计核心大问题,撬动学生思维,推动思维发展;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是重头戏,不仅要大量的阅读,还要深入的阅读。最后,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做研究,在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和途径上多思考。“乐活”数学
孙艳梅老师执教了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堂课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开放的问题空间和老师恰当的点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鞠玉莲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平均数》一课,课堂上鞠老师依据学情,找准知识的起点,开展教学。通过简洁明了的教学设计,利用“移多补少”“先分后合"的数学方法,和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例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知识落实有效。卢维欣老师执教五年级的《数的加减法复习》一课,高年级数学旨在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课上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整理小学阶段的加减法,使零碎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整节课对学生理清算法,理解算理以及后期乘除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六年级的庄淑禾老师执教了《图形总复习》一课,课上庄老师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健全知识网络。整堂课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充分的展现。教研员姚慧明老师和王莹老师对四节课给予高度评价。两位教研员老师先肯定了学校数学团队研究能力强,系统整合的教学理念强,并指出教师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对老师们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姚老师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