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师讲课中提到孝,说大家有什么关于父亲、母亲的故事可以写一写。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三年前去世了,今年十月十号,是母亲三周年祭日。雪师讲《论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当年高考的时候,一心的想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到外面的世界去,感觉好像离开了父母,就自由了,就没有约束了,到了学校,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母亲不识字,当年父亲在矿上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在家里种地。母亲特别能干,很早就入党,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党员,担任过民兵排长,据说当年还是给配枪的;当过村长,妇女主任,在公社选拔女干部的时候,母亲因为不识字,遗憾的错失了机会,包产到户以后,母亲依然在家种地,那时候我们全家已经是城市户口了,到了矿上就能解决母亲还有两个哥哥的工作,母亲是有大智慧的人,她不去矿所在的城里,让我们好好读书。我们当年不解,农村实在太苦了,两个哥哥都不愿意呆在农村。母亲说,你们现在不好好读书,去矿上只有下矿井一条路,那多危险,万一有个闪失,这辈子可怎么过?
??现在想想,母亲太有智慧了,那个年代矿井下出事故的特别多,身边的亲戚就有在矿井下面出事故的,九死一生捡了一条命,从此身患残疾。
??于是我们继续留在农村,家里地多,母亲带着两个哥哥种了十几亩地,非常辛苦。大姐出嫁早,帮不上忙,她家里的活还得两个兄弟时常过去帮她干;大哥上到初中死活不愿意继续读书,跟母亲说你让我干啥都行,就是别让我读书了。二哥脑子好使,但不好好学习,上到初二就去当兵了。大哥和母亲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农活辛苦,母亲和大哥干的特别累,我那时候才小学,一样要时常帮家里干活,所以一般的农活我都会干,割麦子,插稻秧,除草,挑水,放羊,喂鸡,养猪。。。。。简直是干活小能手,我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里里外外啥都能干,每次跟哥哥姐姐聊天,他们都说:你那时候就读书了,也就放学搭把手而已。。。。。。可见他们得有多累。
??大哥在农村,母亲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学门手艺,那时候流行学瓦工,也就是盖房子的工人,家里那么忙,母亲还是让大哥去当学徒了。日子过久了就发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岁月变迁中,每个家庭都会受到社会大潮流的影响,母亲的当年的筹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话说我们家后来都搬到县城,大哥进了工厂当了工人,那时候工人是铁饭碗,谁能想到,不久以后工厂效益不好倒闭,工人开始自谋出路。大哥当年的手艺又派上了用场,去给工地施工,当小包工头,后来自己开始承包工程,生活过的越来越好。
??大姐,也得益于母亲的筹谋,已经嫁人了,母亲还给大姐办了城市户口,那个年代,城市户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二哥去当兵,我继续读书。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小升初,没考上县里的中学,母亲认为公社的中学教育质量不行。于是找了村里的乡亲,一位在县城里教书的老师,请他帮忙给我办转学。
??母亲德行很好,在村里威望极高,周围的邻居有事都会来找母亲帮忙,小到借油借醋借盐借粮,大到借钱、谋事;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都愿意请母亲去给看看,家里有纠纷了请母亲去给调节。村里乡里乡亲互相帮忙,也是特别自然的事情。只是我后来才知道,上个城里的中学是这么麻烦的事情。
母亲拜托的那位大哥,并不是有权有势的人,他为了帮我转学,跑了很多趟学校,给校长说了又说,求了又求。这是我转学以后,班主任老师说的,他问我那个老师是我们家什么亲戚,我说就是邻居,不是亲戚,他很惊讶,说你都不知道他为了给你转学跑了多少趟。我还记得我跟母亲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母亲说,如果这一亩地的豆子都给人家,能帮你转个学,那也没白辛苦。我特别汗颜,那时候种庄家,特别不容易,要提高产量,麦子里套种的黄豆,麦子收割以后,就开始给黄豆除草,缠绕黄豆的是一种金黄色的丝状的草,要把黄橙子从黄豆的根茎上摘下来,很麻烦,出活慢,往往顶着大太阳,摘一天也摘不了多少。那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让母亲求人,要让她为我骄傲。
??母亲是个急性子,脾气不好,对我们的教育很严,说话,做事都有规矩,两个哥哥为此没少挨打,我是女孩子,打没挨过,骂没少挨,考大学的目的就是想离家远远的,那时候觉得,上了大学就自由了。到了社会以后才发现,母亲以前教的所有规矩和自律,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更自由。
我遗传了父亲的暴脾气和急性子,却只遗传了一点点母亲的优良基因。随着年龄的增值,慢慢的才体会到,母亲的为人处世和解决问题,是有大智慧的。母亲常教导我,话到口边留三分,说话不要伤人,那时候不以为然,这是个性啊,我也没想伤害谁,就事论事,干嘛那么多情绪。后来才懂得,人都是情感动物,如果眼里只有事儿,没有人,那么这事儿也推进不下去,得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儿。
??毕业以后,开始有收入了,不再花家里的钱,开始尽孝,反哺父母。我在北京,对父母的尽孝的方式,自然跟哥哥姐姐们不一样。我不可能整天待在母亲跟前端茶倒水,但我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心。我给父母买房子,给家里邮寄东西,每个月都给她一些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说妈我给你的钱你也不花,以后不给你了。有几个月没给母亲钱,母亲就悄悄的跟大姐说,玲玲好几个月没给我钱了。大姐提醒我说,妈不花你也给吧,她存着就安心。从那以后,无论母亲花不花我给的钱,我每月都按时给零花钱,后来大哥每月也给,母亲还有退休金,直到母亲去世后,我们发现她的账户里有笔巨款,我们给的钱,她老人家都存着。
???那时候,我经常打电话跟母亲聊聊天。开车的时候,戴着耳机,家长里短的她说话,随便扯扯,一聊一个多小时。后来有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jd/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