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月妈妈
加莲子妈私人
为您定制0-12岁的阅读方案
大家晚上好,我是一月妈妈!关于阅读是不是只是认字,之前莲子妈有讨论过。讨论结果是我们一致认为:阅读包括认字部分,但不能等同于认字。这句话怎么理解?举一个实例解说一下。下图是鲁迅小说集《呐喊》里的一篇文章《孔乙己》,我读书那会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样一段接一段的秘密麻麻的文字,要让我家哥哥看,根本不可能。在万千本书里,我想象不到他会找出这本书来看。但这篇文章,哥哥确实是看过了。他还和我说过:“孔乙己是个好人,为什么要被人打折腿呢?偷东西虽然不好,可以让警察先抓起来呀。”揭秘一下,哥哥看的是《大家小绘》里面的《孔乙己》版本。整篇文章的文字,被一字不落地镶入图片中。读起来一点都不眼疲劳,还增添了许多我读书那会没有的阅读趣味。比如文章12岁的“我”,站在柜台前其实和柜台差不多高,做事无聊时趴在柜台上打盹。假如这样的经典文学名著,我强迫哥哥独立阅读纯文字版,或者是亲子共读纯文字版,极可能是败兴而归。因为读了又读不懂,味如嚼蜡,索然无味。所以对于儿童或者是成人来说,读懂文字意思才是阅读;认字只是认字,和阅读不一定有关系。如果误以为认字就是阅读,这是对阅读的敷衍,也是对孩子的伤害。一起读读《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书里的这页文字。原谅我数学能力不够,以至于读了三遍,也不知道它到底在说什么。但可以明确,这些字我真的都认识。当然,这样的阅读是特殊的专业阅读,而我们要引导孩子的,仅仅是一般性阅读。一般性阅读是孩子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认识一个物品、了解一件重大事件、或者运用想象去发展思维,是获得知识和审美的脑力活动。在这里要明确重要的一点:阅读是一种主动吸收的过程。只有孩子自己能掌控自己读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我从《儿童心理手则》找到了一些入门答案,不能保证该方法%正确,只能保证我个人在实践中受益良多。●阅读的第一步:印刷物概念。大人都知道,书是纸制品,是人把文字印刷在纸张上的工艺品。而这一点,是孩子不知道的,我们就会看到:0-3岁这部分幼儿,在刚接触书的时候,会撕书会咬书,并且还撕得咬得很开心;3-4岁这部分儿童,在刚接触书的时候,会倒着,反正翻书。他们对印刷文字和图画所传递的信息不敏感,也不知道阅读方向,对字、词、短语、句子、段落、标点符号就更没有概念了。阅读最开始的一步,其实是教孩子认识书:怎么翻书,怎么拿书;认识书中的一些图片,知道图片中的人或动物在干什么等。●阅读的第二步:字形加工儿童的字形加工包括对印刷物的文字、符号的意识和加工。这一步是孩子可以不用认识“你”“我”“他”这些字,但他要意识到这就是字,并且这些字长得不一样。●阅读的第三步:语音加工这一点,在英语的学习中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学英语的孩子,有很多儿童患上了“阅读障碍”。很庆幸我们的孩子学汉语,文字和发音一一对应。比如我们说:“哎,今天真热!”发音是5个,文字也是五个。●阅读的第四步:关联学习我在操作中把这一步变成了,照着句子的语音一一指读。在哥哥四岁多的时候,我们共读《小睡鼠波波成长系列》。我会把《波波去农场》《圣诞节真开心》《游乐场真好玩》《小火车开动了》等书名,用手指读出来,然后让他尝试着,用手指一一指读一遍。因为书名字数少,然后书里讲的事情又是吸引他的内容,他都能一次性通关。还有就是,像这类型的绘本,扉页上也有书名文字,可以顺势引导娃再指读一遍。敲黑板说重点:这种指读目的,是内化孩子音和字是对应关系,不可以强迫孩子指读以后,就认知这些字。要谨记娃认识字,是他自己大量接触字以后,才能发生的事情。●阅读的第五步:指读→流畅阅读这一点是这篇文章的特重点。先来明白一个概念,可以指读,不代表孩子能流畅阅读,但是能流畅阅读,孩子是一定能指读的。在我家妹妹和哥哥身上就发现了这一点:一首他们会唱的儿歌,一本经常阅读的绘本,他们可以挨个把字指读出来。
倘若我用手遮住前后的字,只露出一个字,他们可能就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发音了。
所以给他们启蒙认字,我选择是用句子,而不是字卡。句子我们挑选字数在5字以内的,且是他们容易理解的。比如:“我想吃糖。”“我在吃水果。”“今天,我很棒。”“可爱的妹妹。”“好帅的哥哥。”每天指读一句,可以先顺着指读,接着倒着指读,然后打乱顺序指读。除了顺着指读是流畅的,倒着指读和打乱顺序指读,他们都会去猜字的发音。如果你也发现了这一点,说明你也发现了阅读的秘密——阅读是建立在多种技能之上综合能力,同时也受多种限制。流畅阅读不是急来得,它是每天坚持接触文字,并且有尝试输出的结果。友情提醒:在接触文字——尝试输出的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会提高文字在大脑储存,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文字在大脑储存。识字量对流畅阅读也有很大的影响。“我看见一只狼。”这句话6个字+1个标点符号,如果孩子不认识其中的“狼”,他就会读不明白意思。“从马路对面跑来一只可怕的大狗。”这句话中,如果孩子不认识“怕”,就会意识不到有危险。《儿童心理学手册》也强调了这一点:如果读者对文章中的10%以上的单词不认识,那么他很难读懂该篇文章。在孩子识字量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多亲子共读,但是可以用读题去填充独立阅读。还有,心理学发展规律表明:孩子阅读确实存在着一个结结巴巴的文字阅读时间。想娃流畅的阅读,请对他保持耐心!▲点击上方卡片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