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子 > 急性子功效 > 正文 > 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可打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7 15:19:29

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写看图写话,写不好看图写话,标点符号总用错,形容词总是搭配不当,总写病句,那就可以进入下面的店铺,可以把陈老师这本书带回家给孩子练习,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方法和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课文25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

一、多音字

卷:juàn(试卷)juǎn(卷起)

缝:fèng(缝隙)féng(缝补)

夹:jiā(夹子)jiá(夹袄)

二、近义词

耐心—耐性适合—合适纳闷—疑惑肯定—一定

美观—漂亮夸奖—夸赞承认—认可实在—确实

泄气—灰心惊讶—吃惊恼怒—生气

三、反义词

耐心—急躁美观—丑陋夸奖—批评

羡慕—妒忌承认—否认满意—失望

四、理解词语

性子:性情,脾气。

纳闷:感到疑惑不解。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负责:(工作)尽到应尽的责任;认真踏实。

泄气:比喻提不起精神,没有了信心的意思。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五、句子解析

1、顾客噌一下跳起来:“这么慢啊!”

“蹭地跳起来”是对急性子顾客的动作描写,这里“噌”运用了拟声词,形象的写出了急性子顾客跳起来的声音,使人如临其境。可见急性子顾客根本没有耐心等到明年冬天。

2、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

“纳闷”是对急性子顾客的心理描写,急性子顾客不知道慢性子裁缝话中的意思。

3、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肯定的意思更强烈。

4、“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事情的结果。写慢性子裁缝还没开始裁料,急性子顾客很生气。

六、问题归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一位急性子顾客找到慢性子裁缝要做一件棉衣,可他性子太急想早点穿上衣服,于是让裁缝把棉衣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可慢性子裁缝根本没开始做,他很生气。

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

第一次对话(1~13):急性子顾客决定让慢性子裁缝做衣服。

第二次对话(14~16):急性子顾客要求将棉袄改成夹袄,慢性子裁缝答应了。

第三次对话(17~19):急性子顾客要求将夹袄改成短袖衬衫,慢性子裁缝答应了。

第四次对话(20~29):急性子顾客要求将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答应了。

3、从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身上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慢性子裁缝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遇到事情一拖再拖,做事不讲效率;急性子顾客朝令夕改,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第二部分(2-29):写顾客三次提出修改自己的棉袄及裁缝的表现。

八、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一位急性子顾客找到慢性子裁缝要做一件棉衣,可他性子太急想早点穿上衣服于是让裁缝把棉衣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可慢性子裁缝根本没开始做,他很生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要轻易改变,还要珍惜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

课文26方帽子店

一、多音字

嚷:rānɡ(嚷嚷)rǎnɡ(叫嚷)

二、近义词

舒服—舒适奇怪—惊奇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三、反义词

舒服—难受人山人海—荒无人烟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四、理解词语

总是:老是,一直,一向。

设法:尽量想办法。

古董:跟不上新时代旧的东西。

一溜烟:形容速度快,类似一眨眼。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

舒服:“舒”为展开、伸展的意思,舒服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橱窗:橱窗就是对外的一个展示落地窗!可以摆放模特之类的!一般商场比较多。

六、句子解析

1、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写出了孩子们的疑问,创新就是从疑问开始的。

2、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义漂亮。

孩子们喜欢新鲜的玩意儿,为帽子的创新埋下了伏笔。

3、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项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写出了街上戴方帽子的人很多,而圆帽子的出现很新奇,令人吃惊。

4、“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抓、丢”两个动词写出了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戴圆帽子的事很生气,对圆帽子持排斥态度。

5、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突出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愿望也变成了现实,漂亮的舒服的帽子已经形成潮流。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戴着方帽子并不舒服。

第二部分(5-16):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并且做出了许多式样的帽子。

第三部分(5-16):新开了一家帽子店,人们慢慢地喜欢戴舒服的各式各样的帽子,而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八、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群孩子对既不实用又不舒服的方帽子大胆创新,使各式各样帽子走进人物的生活并被人们接受的过程,启发我们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

课文27漏

一、多音字

莫:mò(莫非)mù(莫夜)

粘:nián(粘性)zhān(粘住)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juān(圈鸡)

二、近义词

莫非—难道发抖—颤抖害怕—惧怕清醒—明白

甘心—情愿一齐—一起赶紧—马上昏头转向—晕头晕脑

三、反义词

白—黑胖—瘦歪—正厉害—平凡松手—抓紧

惊恐—镇定清醒—迷糊赶紧—缓慢

四、理解词语

手痒: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极想动手去做。

走南闯北: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莫非:表示揣测或反问。

昏头转向:形容头脑混乱,迷失方向。

甘心:称心满意。本文中的“不甘心”指老虎不满意。

倒栽葱:摔倒时头向着地的动作。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五、句子解析

1、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莫非”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难道。这句话是个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很厉害,当听到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从心里认定“漏”是比自己厉害的东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2、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把贼比作粘胶说明贼抱住老虎的脖子抱得很紧。

3、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把老虎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

4、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一歪、一纵、蹿”形象地刻画了老虎摆脱贼,贼跳到树上的动作。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婆婆喂着一头小胖驴,老虎想吃它,贼想偷它。

第二部分(3-18):描写了贼和老虎两次都把对方当做“漏”而吓跑、吓昏的场景。

第三部分(19-20):老爷爷和老婆婆再次说“漏”,原来“漏”是指“漏雨”。

七、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讲老虎和贼都想得到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驴,在偷驴时无意中听到老婆婆谈“漏”,老虎和贼因害怕把对方当成”漏”吓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不劳而获,为了自己的利益害人的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课文28枣核

一、多音字

折:zhē(折腾)zhé(折断)shé(折本)

涨:zhǎng(上涨)zhàng(涨红)

二、近义词

果然—果真欢喜—欣喜勤快—勤劳相信—信任争辩—争论

吆喝—呼喊闹腾—吵闹岂能—怎能大摇大摆—大模大样

三、反义词

欢喜—悲伤勤快—懒惰惊慌—镇定闹腾—安静

善罢甘休—无理取闹大摇大摆—缩手缩脚

四、理解词语

早年间:多年以前;从前。

屋脊: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衙役: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岂能:怎能、哪能。

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

僵绳:牵牲口的绳子。

惊堂木:封建衙门里审判案件时,主审官吏用来拍击案桌以示声威的木块。

闹腾:吵闹;扰乱。

作怪:比喻坏人或坏思想捣乱,起破坏作用。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五、句子解析

1、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牵走了牛、驴,大伙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大家觉得枣核那么小,面对强大的县官和衙役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从枣核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不畏强权。

3、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夫妻俩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但他很勤劳而且有本领。

第二部分(4-7):写“枣核”发挥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牛和驴从衙门牵了回来。

第二部分(8-13):写衙门捉了“枣核”,经过一番智斗,“枣核”

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七、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赞扬了枣核勤劳勇敢、聪明正直的品质。

打印版:

前面的练习:

最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全)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填空练习,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

相关文章推荐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年级下册数学

二年级下册语文二年级下册数学

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年级下册英语

汉语拼音看图写话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单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茵苗教育微书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gx/8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