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乐观的重要性
什么是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凡事都往好处看的思维习惯。
拥有乐观特质的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会对自己所渴望的事情充满期待、会通过自身的行动来积极促进事情地发生和进一步地发展。
而且要坚信,自己有付出、有努力、一直拥有激情,想要获得的结果就一定会出现。乐观会有很多有益的结果,可以减少焦虑和抑郁,增加良好的社会关系,有益身心健康。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它代表孩子有着一颗健康的心灵。
02
乐观是一件简单的事
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最最关键的一点是:父母是否正能量。
著名心理咨询师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13岁左右的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他的心理诊所做咨询。
孩子的妈妈说孩子总是心情低落,以前劝说两句,他还能开心一下,现在整个人越来越提不起精神,话也越来越少了,不管家长说什么,他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
随着孩子跟咨询师聊天的深入,咨询师发现,孩子并没有经历什么难以平复的挫折,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真正让他不快乐的原因,有80%是家长的情绪。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家长跟孩子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
他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长时间陪伴和照顾他,每天下班回来,都充满了疲惫感,话也很少说。
虽然孩子知道家长工作忙、压力大,也尝试着去理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但毕竟孩子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一直被家长下班后的负面情绪影响着。
同时,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孩子很难感受到家长的爱,长期跟家长没有情感交流的孩子,会不自信,以及沉默寡言。
其次是家长总是用情绪伤害到孩子。
在心理咨询师问到孩子他们家庭的相处模式时,孩子哭了,并且非常崩溃。
后来,孩子告诉心理咨询师,在他的记忆里,家长总是凶巴巴的,尤其是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让他感觉非常恐惧。
孩子尝试过去安慰家长的情绪,可每次都被家长无意间中伤,所以他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最后是家长的心态总是过于悲观。
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难免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当家长看待事物比较消极的时候,孩子也会如此。
心理咨询师在询问的时候,发现孩子总有一些非常悲观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和家长的认知基本吻合。
综合上面所说,这个孩子之所以情绪消极,越来越沉默寡言,更多是因为家庭的影响。那我们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乐观的人呢?
03
父母该怎么做
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快乐的时候,父母用笑容来回应他。孩子饿了就给他吃东西,想出去玩,就陪他出去。
父母对婴儿的各种需求保持敏感,并给予迅速的回应,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满足和喜悦,有利于建立他的安全依恋。
顺应孩子的节奏
要根据婴儿的个性和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有的宝宝是慢性子,家长就不要因为自己是急性子而时时催促。当孩子吃饭很慢的时候,家长的急性子要缓一缓,耐心地陪伴。等宝宝熟悉之后,他自然会调整自己的节奏。
比如去游乐场玩,有的孩子一到游乐场马上就跑进去玩,但也有孩子却要在外面看好一会儿,观察半天也不进去。这时大人不要催他“赶紧进去”,让他先熟悉熟悉,自己愿意主动进去的时候,再慢慢融入。
并不是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宝宝,又或者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宝宝。
善于表达爱意
大人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也是提高孩子安全感和依恋感的重要方法。
下班回家,洗好手先去抱一抱、亲一亲孩子,用身体接触让孩子体会到爱意。如果要离开或者出差,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离开,什么时候回来。
喜欢与宝宝进行密切身体接触,让宝宝从中感到快乐和喜悦。
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和他们对话,他们能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爱,更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04
总结
了解宝宝的气质类型,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顺应他们的发展节奏,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让宝宝养成乐观稳定的情绪,宝爸宝妈们都记下了吗?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