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有两种父母亲,一种叫做情感疏离型父母(EmotionalDismissingParents);另一种叫做情感教导型父母(EmotionalCoachingParents)
前一种父母亲很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后一种父母亲很懂得帮助孩子去抒发,并且帮他调节情绪,建立情感智慧。而我们可以从后者身上学到很多帮助我们所关心的人发展情感智慧的方法。
?例子:当孩子心爱的狗死了,不住的给家长哭闹
情感疏离型父母,可能会很实际的告诉孩子:“狗死了就再买一条,有什么可哭的”。殊不知,这样做失去了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智慧的最好的机会,孩子学会的是漠视情绪、压抑情绪
情感教导型父母,会告诉孩子:“狗死了,你很伤心是不是?是不是感觉好像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用语言的图像来帮孩子梳理情绪,再加上肢体语言,拥抱孩子在怀里,“爸爸知道你很难过,爸爸以前失去最爱的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受”。短短几句话,一面帮助孩子舒解情绪,一面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被了解、被疏导、被善用的,经过这个过程,孩子将来遇到痛苦、挫折,就懂得自我舒解、自我安慰。
长大以后,也因了解自我和别人内在的情感世界,比较容易与人建立好的关系。
反之,当一个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哭着回家时,如果爸爸说,“全校那么多人,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一定是你先惹他!”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疏解,反而伤上加伤。这样的孩子将来如果碰到挫折时,情绪很快就被引爆,容易伤人伤己,损害人际关系。
情感教导型父母还懂得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可以拥有不同的感觉反应。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感觉反应。心理健全、疆界清楚的人,不会说别人的感觉不对,强迫别人跟我们有一样的感觉。这件事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感觉无好坏对错之分,如果我们企图给感觉加上是非、道德方面的论断,人际关系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李开复说过一句话,要用3%的时间管教孩子,用97%的时间和孩子做朋友,因为通过这样平等的交流,才能让孩子成为讲理的孩子。
“你的坏情绪,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最突出的是孩子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想的,什么样的生活或目标是孩子所需要的,怎样才能让他开心和幸福。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后果则更加严重。孩子会觉得,父母到底爱不爱我?很多父母觉得自己非常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会生活得很痛苦,甚至会选择离家出走。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真正的心理层面的联结。能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ngzia.com/jxzbm/9295.html